中國新時代聯合報
China New Time Union Daily

中國郵政2023年妖兔郵票之怪現象

1.jpg

中國郵政發行的2023年兔年郵票,是美術大師黃永玉設計,從大量競選作品中勝出,這個兔子形象實在令人感到不適,它給人一種判官拿著生死簿記帳的感覺,受到很多網民的責備。

有的網民覺得,這只“變形兔子”其實挺符合今年全民染疫、群魔亂舞的現實,但“扭曲”之狀,已然匪夷所思。

自從2023年新年伊始,司馬南已經三次抨擊了該款郵票,並建議郵政領導應該多聽取羣衆的意見。

司馬南十分嚴肅地寫到: “這個兔年的郵票,很多老百姓看了以後吐槽,有關方面就不能聽取一下大家的意見嗎?搞幾個不同的方案,比對一下,給大家一點選擇的權利,有沒有可能呢?這個能把小朋友嚇哭的妖兔,究竟好在哪裡?睜開眼睛就看見强力推行的消息,怎麼有一種就跟你逆著來較上勁的感覺?”

作為一枚生肖郵票的圖案,兔子的形象多年以來並沒有什麼突破,這次的妖兔,也是一種風格,郵票本身並不是兒童讀物,不是必須適合10歲以下兒童觀看,有點變化也是無可厚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要保護文藝作品的多樣性,“樣板戲”思路在中國還是根深蒂固,正面形象千篇一律, 稍有點與眾不同就被視為異類。

至於中國郵政是不是必須要聽取某些人的意見,那是中國郵政自家的事情,可聽可不聽,如果連郵票的畫面都要用公眾投票的方式來確定,也很沒有這個必要。 更不能因為某些人對這個畫風不喜歡,就要強迫更換,這不是更加沒有言論自由了嗎? 同理,不能因為不喜歡某些人的言論,就強迫人家閉嘴。


發佈時間:2023-01-05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137
為什麼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12月12日刊登題為《為什麼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的文章。

文章稱,看看中國經濟,你會感到嫉妒。 幾十年前,它還是個農業國家,近10億人過著窮日子,被看作强盛蘇聯的“小老弟”。 而現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高科技強國,在全球市場擠走了其他競爭對手——從玩具、服裝到汽車、電腦。

為什麼中國人成功了,我們卻沒有? 這是一個價值連城的問題。 我們越早找到答案,就能越快適應新現實——更準確地說,是任何現實。

前不久,阿爾平納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創新者:中國企業是如何征服世界的》一書。 作者們試圖弄清中國企業家的成功秘訣。 被拿來做例子的不僅是在國際上知名的企業(華為、海爾、聯想),還有所謂的“隱形冠軍”,即那些默默為跨國公司提供零部件並賺得大量財富的企業。

文章指出,一種流行的看法是,中國人只會模仿。 但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解釋說,在中國人的觀念裏,效仿老師是必要的。

這並不是偷竊。 許多中國企業從生產西方產品起步,按照許可證的規定,一絲不苟。 這給了它們通過實踐而非理論來觀察和學習的機會。

而且中國很快就認識到,僅僅生產別人的產品沒有多大意義。 馬斯洛夫解釋說:“中國人的口號是‘市場換技術’。你們需要培訓人員,把科技帶到我們這裡來。而作為回報,我們給予巨大的市場——你們將在這裡獲得補償。”

這篇文章認為,中國人不但獲得了新技術,還完善了它們。

對中國企業的另一個成見是:它們是車間,僅此而已。 但實際上,情况早已不是如此。 中國頭部科技企業會把8%-10%的利潤用於研發。

《中國創新者》一書的作者寫道:“在現代中國,想要成為最優秀者,僅僅善於模仿已經不够。許多行業的科技現代化讓人想起《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書中的‘紅皇后競賽’——只有快速更新才能讓你留在遊戲裏。”

這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國內競爭。

《中國創新者》一書的作者寫道:“中國創新者喜歡用試錯法來適應和學習。中國企業善於帶著不那麼成熟的產品進入市場,然後再去改進完善。”

中國共產黨的做法也很務實:在照顧企業的同時,給予其行動自由。

俄羅斯國民經濟和國家行政學院的國際政治專家羅曼·法因施米特認為:“到目前為止,那裡的企業沒有受到與頻繁檢查或監管有關的嚴格限制,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獲取利潤上。”

至於初創企業,它們在中國得到的支持力度是巨大的。

斯科爾科沃管理學院的中國問題專家奧列格·列梅加說:“中國每天都有大量新公司誕生,每隔不久就會有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出現。那是一個能迅速檢驗和放大想法、不怕犯錯和陷入泥潭的市場。”

文章總結道,重點在於中國人採取的戰畧,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自身優勢,並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說實在的,我們也需要這樣做。

在這方面,中國經驗可以幫助我們。 很簡單:給經營活動提供最大的自由,掃除官僚主義障礙,鼓勵各種發明和創新,保護企業利益。 同時,監管不能惹人厭煩,以促進企業家更多地考慮國家利益。 另一個重點是,遊戲規則不能變來變去。

發佈時間:2022-12-17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91
兩岸統一之後,臺灣民眾將享有四大好處

在12月17日上午舉行的環球時報2023年會中,與會專家圍繞這一議題展開精彩討論,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表示,兩岸統一將給臺灣民眾帶來四大好處。

第一個好處也是最大的好處,就是臺灣可以獲得長治久安。 一勞永逸地解决兩岸之間長期形成的政治分歧問題。

統一之後,兩岸之間長期存在著的事實上的軍備競賽將不復存在。” 王在希指出,臺灣地區每年要耗費100多億美元用於軍費,統一之後,這部分費用可以用來改善民生,因為到那時,臺灣的防禦力量將納入整個國家的防禦體系。

統一之後,臺灣經濟發展的空間將會更大,兩岸共同市場將水到渠成,兩岸的經貿聯系會更加密切。” 王在希表示,臺灣地區對大陸的貿易,會比現在的ECFA享受更多的優惠條件,台資企業將充分享有廣闊的大陸市場,島內市場狹小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統一之後,臺灣地區再也不需要花大把的銀子去拓展所謂的“國際空間”,也不需要再去加入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臺灣同胞可以與大陸同胞一樣,共亯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應有的尊嚴。

發佈時間:2022-12-16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86
抖音“毀滅臺灣”? 民進黨在害怕什麼

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揚言,抖音等平臺“對臺灣有很多攻擊、責備及不實訊息”。 其下轄“數位發展部”跳出來錶忠心:島內公務機關嚴禁使用抖音、小紅書等大陸軟件,早在2019年就下令禁止過。 由於該規定實際上只在島內行政機構執行,民進黨當局近日宣稱,將考慮擴大至各公務機關,如有違反將按規定懲處。

有台媒梳理,抖音自從2018年在臺灣設立運營團隊後,每月活躍用戶高達300萬,近七成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 臺灣教育首長部門馬上起身表態,禁止使用大陸資通訊產品,已經是各級學校的原則,尤其作為公務使用,因為這會“影響師生相關資訊安全”。

小小短視頻平臺,居然令民進黨當局如臨大敵合力圍剿,原因為何? 一則是故伎重施,諸事不順全怪大陸,試圖趁機轉移島內民怨焦點。 二則是抖音作為島內影響力首屈一指的大陸短視頻平臺,長期深受臺灣年輕人喜愛,也讓越來越多人刺破民進黨苦心編織的謊言迷障,看見了真實的大陸。

“抖音一響,網軍白養。” 誠如臺灣有識之士所言,民進黨當局執政一敗塗地,只能依靠綠媒和網軍粉飾太平,眼見紙裏包不住火,便又亂潑污水實行封殺,恰好暴露其虛妄又無能的真面目。

發佈時間:2022-12-16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87
尊嚴不容侵犯! 英國公然包庇衝撞中國總領事館暴徒

1.jpg

據中國駐英使館12月15日發佈的最新消息,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發表聲明,對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遭襲事件指手畫腳,顛倒黑白,鑒於英方的做法,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現時中方已對此向英方提出了嚴正交涉。

中方如此憤怒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英國未能對中方外交人員盡到應有的保護責任。 在10月16日,約40名暴徒聚集在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門口,手持分裂標語、高喊分裂口號,並辱駡推搡中方工作人員,甚至伺機衝撞我總領事館大門,造成中方工作人員受傷。

根據《維也納公約》和相關國際法規定,接受國應採取一切適當步驟,對別國使領館的的館舍和人員加以特別保護,使其免受侵入和損害,中方總領事館受衝撞,是英國失職和不負責任的表現,事情發生後,中國外交部向英方提出交涉,希望英方履行駐在國的國際責任,採取有效措施, 保護中方人員安全。

在事情進入調查取證過程後,英方卻毫不尊重中國主權,要求中方放弃外交豁免權,企圖將中方人員納入調查範圍,遭到中方拒絕後,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發表聲明,稱中方“未能承擔法律責任”,對此感到失望,還有英國官員聲稱,如果中國外交官不同意參與調查, 英國可能將他們列為不受歡迎的人,甚至驅逐出境。

根據國際法和外交規定,外交代表在駐在國享有司法管轄豁免、訴訟豁免、執行豁免等權利,英方無權對中國外交人員進行調查,在該事件中,中方本就是受害者,英方不僅不維護中方人員的合法權利,還公然包庇暴徒,妄圖對中方進行調查,這種行徑是對中國主權和尊嚴的極大侵犯, 這是中方憤怒的第二個原因。

對英方的做法,中國駐英使館亮明態度,強調中國外交領事機构的館舍和人員不容侵犯,希望英方停止政治操弄,反省錯誤,確保中方館舍和人員安全,中方還警告英方,基於外交對等原則,任何侵犯中方利益的行徑,都將遭到中方的有力反擊。

中國一向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外交的對外政策,但在關乎國家尊嚴和主權安全的事情上卻毫不含糊,英國的挑釁明顯用錯了地方,當下的英國經濟形勢嚴峻,外交上同歐洲關係尷尬,拜登政府因北愛爾蘭問題對英國十分不滿,蘇格蘭地區的獨立呼聲越來越高,英國可謂是內憂外患,反觀中國,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綜合實力早已令英國難以望其項背,一旦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對蘇納克政府而言,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發佈時間:2022-12-15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71
北京:除特殊場所外,進入公共場所可不查驗核酸證明

因應北京防控新形勢,在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的基礎上,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辦公室决定,自2022年12月6日起,北京市核酸檢測查驗實行以下措施:

一、進入商超、商務樓宇及各類公共場所,可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掃碼進入即可。

二、進入社區(村),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常住居民可不掃碼。

三、進入网咖、酒吧、棋牌室、KTV、劇本殺、桑拿洗浴等密閉場所以及餐飲(堂食)、室內健身等場所,須掃碼並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四、進入養老機构、兒童福利機构、幼儿園和中小學及醫療機構住院部等場所,須掃碼並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五、重要組織和重大活動可根據需要,確定核酸檢測查驗措施。

六、各區繼續提供社會面免費核酸檢測服務並不斷優化佈局,方便滿足羣衆願檢盡檢需求和防疫工作需要。

宣導市民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接種疫苗、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發佈時間:2022-12-05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64
防疫至上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浙江省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浙江宣傳”29日發文《“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疫情防控是為了防病毒,不是為了防人。 從來只有“人民至上”,沒有所謂的“防疫至上”。

防疫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本質就是人民至上。 但是有些地方的防疫工作變了味,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就把防疫規定層層加碼,寧可錯封一千,不可放過一個,本質還是官員的問責機制出了問題,出事了,不管有沒有責任,上級領導必須要找一個替罪羊。 各級官員誰也不想當這個替罪羊,當然就必須多做一些事,給自己掛上一個免罪金牌。 而多做的這些事,往往才是人民群眾反對的,正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有的地方借防疫之名“層層加碼”,濫用權力、為難羣衆,導致防疫變了形、走了樣,有的表面上不說封控實則就是在封控,漠視群眾利益和民生訴求,隨意打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更有甚者置羣衆的生命安全於不顧,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傷了羣衆的心。 甚至還有些人,借機發疫情財。 這才使“防疫至上”這個詞出現了貶義,以至於現在要反對“防疫至上”。

現在各級組織,都開始流行口頭傳達,只要跟防疫有關的內容,全部口頭傳達,不留文字,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是防止落人口實,還是為了事後留有推脫辯解的餘地。 如果認為下達的有關規定和做法合法合理,為什麼怕人質疑,為什麼不敢留白字黑字,是不是製定者自己也覺得無法拿到檯面上來說呢?

最近北京一位警察的做法,大快人心,某社區工作人員報警,說羣衆阻礙社區封控,警察讓社區拿出封控的正式通知來給老百姓看看,這下擊中了關鍵,社區工作人員說都是口頭傳達,沒有檔案,警察理直氣壯的表示羣衆沒有過錯,直接給老百姓撐了腰、做了主。

誰也不能站到人民的對立面,不管是以防疫為目的,還是有什麼其它目的,誰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誰就要失去民心。

防民之口,勝於防川,古有明訓。 不讓老百姓說話,或者不聽老百姓說話的執政者,早晚要被人民拋弃。

人民至上是目標,防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過防疫,保護人民,從而達到人民至上的目標,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如果把手段當成了目標,就必然變成為了達成防疫名額而防疫,想出各種手段對付人民,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這才是我們要反對的。

發佈時間:2022-11-30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132
駐韓美軍闖紅燈遭制止,隨後毆打韓國群眾致其骨裂

1.jpg

據韓國YTN電視臺18日報導,近日,幾名年輕的駐韓美軍士兵在京畿道東豆川市一十字路口過馬路時闖紅燈,被一對韓國夫婦當場制止。 當時,一名20多歲的美軍士兵見狀立刻舉起手中的雨傘威脅這對韓國夫婦。 在遭對方抗議後,這名美軍士兵便開始對其進行施暴。 該報導一經發佈,引發了韓國線民的憤怒。

發佈時間:2022-11-19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63
第30届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聚焦推進祖國統一

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第30届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16日在北京舉行。 來自大陸主要對臺研究機構、高校和有關方面的學者、嘉賓約80人,圍繞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與推進祖國統一、臺灣民情發展規律與變化趨勢等議題展開研討。

開幕式上,全國台聯會長黃志賢致辭表示,面對複雜嚴峻的台海形勢,我們更要堅持在各項具體工作中直接聽取臺胞心聲,深化規律性認識,為夯實統一的社會基礎提供研究支撐。 全國台聯將堅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做好臺灣民情研究工作,努力建設好祖國統一需要、研究特色鮮明、彙聚智慧力量的創新型研究平臺。

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致辭表示,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新征程上,我們將繼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積極支持臺灣同胞參與中國式現代化行程,分享更多發展機遇; 繼續支持鼓勵兩岸各領域擴大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交流互鑒、增進認同,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不斷實現心靈契合; 繼續團結臺灣同胞把握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攜手共創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光榮偉業。

研討會上,與會學者認為,臺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反“獨”促統重要力量; 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鬥,是推進和平統一的根本動力。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不斷進行謀“獨”挑釁,豢養“網軍”和綠色媒體,大搞所謂“認知作戰”,導致部分臺灣同胞被裹挾進認知誤區。 學術界應積極研討臺灣民情民意新變化,分析台海局勢新情况,探索兩岸交流融合新路徑,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為推進祖國統一行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自1992年開始舉辦,以研究臺灣民情為特色,是大陸對臺研究領域的品牌活動。

發佈時間:2022-11-17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99
國台辦: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最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和平穩定,但“台獨”分裂同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只有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才能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民進黨當局不要再打著所謂“民主”的幌子為“台獨”遮醜,混淆是非,欺騙世人。 近日民進黨當局再次聲稱所謂“四個堅持”,並稱“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將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對抗所謂“威權體制的脅迫”。 針對記者相關提問,馬曉光作上述回應。

馬曉光說,我們一貫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行程。 這裡面就包含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2008年至2016年,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建立互信,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給兩岸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單方面否認雙方長期堅持的“九二共識”,操弄“兩國論”,企圖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這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嚴峻的根源,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

他表示,“台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 民進黨當局一味錯判形勢,圖謀依附外部勢力為自己謀“獨”挑釁撐腰壯膽,只能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今年是“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馬曉光回答有關問題時說,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事實反復證明,只有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穩定發展,兩岸同胞才能受益,台海和平穩定才有保障。

馬曉光說,7月26日,“九二共識”3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辦。 下半年以來,兩岸學術界和民間團體分別召開“九二共識”30周年學術研討會和圓桌論壇,兩岸各界、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也圍繞“九二共識”30周年舉辦多種活動。 這充分表明,堅持“九二共識”承載著兩岸同胞對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期盼,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馬曉光表示,我們將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臺工作部署,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推動與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對話協商,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圖謀,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融合發展,共創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美好未來。 馬曉光答問時介紹,近日大陸發佈實施《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臺灣地區居民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 今年3月,國務院台辦、商務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臺灣居民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工作的通知》,進一步為臺灣同胞特別是基層群眾、青年群體到大陸就業創業提供支援。 對臺胞而言,兩項規定同等適用,精神一致。 臺胞可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意願,在大陸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或其他地域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 歡迎廣大臺胞把握機遇,來大陸實現自身更大更好發展。

馬曉光還介紹,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佈了二十條措施。 相關首長部門决定自11月18日0時起,搭乘兩岸客運航線班機人員由登機前持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優化調整為登機前持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檢測報告須注明核酸檢測CT值≥35。 同時,繼續執行現行規定,不得搭載從其他國家或地區經臺灣中轉旅客進入大陸。 有關臺灣地區入境人員的隔離醫學觀察要求,根據航點屬地最新疫情防控措施同步調整。 希望往來兩岸的人員和相關航空公司充分配合,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發佈時間:2022-11-17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57
Copyright © 2020 cnt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