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時代聯合報
China New Time Union Daily

中國郵政2023年妖兔郵票之怪現象

1.jpg

中國郵政發行的2023年兔年郵票,是美術大師黃永玉設計,從大量競選作品中勝出,這個兔子形象實在令人感到不適,它給人一種判官拿著生死簿記帳的感覺,受到很多網民的責備。

有的網民覺得,這只“變形兔子”其實挺符合今年全民染疫、群魔亂舞的現實,但“扭曲”之狀,已然匪夷所思。

自從2023年新年伊始,司馬南已經三次抨擊了該款郵票,並建議郵政領導應該多聽取羣衆的意見。

司馬南十分嚴肅地寫到: “這個兔年的郵票,很多老百姓看了以後吐槽,有關方面就不能聽取一下大家的意見嗎?搞幾個不同的方案,比對一下,給大家一點選擇的權利,有沒有可能呢?這個能把小朋友嚇哭的妖兔,究竟好在哪裡?睜開眼睛就看見强力推行的消息,怎麼有一種就跟你逆著來較上勁的感覺?”

作為一枚生肖郵票的圖案,兔子的形象多年以來並沒有什麼突破,這次的妖兔,也是一種風格,郵票本身並不是兒童讀物,不是必須適合10歲以下兒童觀看,有點變化也是無可厚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要保護文藝作品的多樣性,“樣板戲”思路在中國還是根深蒂固,正面形象千篇一律, 稍有點與眾不同就被視為異類。

至於中國郵政是不是必須要聽取某些人的意見,那是中國郵政自家的事情,可聽可不聽,如果連郵票的畫面都要用公眾投票的方式來確定,也很沒有這個必要。 更不能因為某些人對這個畫風不喜歡,就要強迫更換,這不是更加沒有言論自由了嗎? 同理,不能因為不喜歡某些人的言論,就強迫人家閉嘴。


發佈時間:2023-01-05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137
為什麼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12月12日刊登題為《為什麼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的文章。

文章稱,看看中國經濟,你會感到嫉妒。 幾十年前,它還是個農業國家,近10億人過著窮日子,被看作强盛蘇聯的“小老弟”。 而現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高科技強國,在全球市場擠走了其他競爭對手——從玩具、服裝到汽車、電腦。

為什麼中國人成功了,我們卻沒有? 這是一個價值連城的問題。 我們越早找到答案,就能越快適應新現實——更準確地說,是任何現實。

前不久,阿爾平納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創新者:中國企業是如何征服世界的》一書。 作者們試圖弄清中國企業家的成功秘訣。 被拿來做例子的不僅是在國際上知名的企業(華為、海爾、聯想),還有所謂的“隱形冠軍”,即那些默默為跨國公司提供零部件並賺得大量財富的企業。

文章指出,一種流行的看法是,中國人只會模仿。 但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解釋說,在中國人的觀念裏,效仿老師是必要的。

這並不是偷竊。 許多中國企業從生產西方產品起步,按照許可證的規定,一絲不苟。 這給了它們通過實踐而非理論來觀察和學習的機會。

而且中國很快就認識到,僅僅生產別人的產品沒有多大意義。 馬斯洛夫解釋說:“中國人的口號是‘市場換技術’。你們需要培訓人員,把科技帶到我們這裡來。而作為回報,我們給予巨大的市場——你們將在這裡獲得補償。”

這篇文章認為,中國人不但獲得了新技術,還完善了它們。

對中國企業的另一個成見是:它們是車間,僅此而已。 但實際上,情况早已不是如此。 中國頭部科技企業會把8%-10%的利潤用於研發。

《中國創新者》一書的作者寫道:“在現代中國,想要成為最優秀者,僅僅善於模仿已經不够。許多行業的科技現代化讓人想起《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書中的‘紅皇后競賽’——只有快速更新才能讓你留在遊戲裏。”

這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國內競爭。

《中國創新者》一書的作者寫道:“中國創新者喜歡用試錯法來適應和學習。中國企業善於帶著不那麼成熟的產品進入市場,然後再去改進完善。”

中國共產黨的做法也很務實:在照顧企業的同時,給予其行動自由。

俄羅斯國民經濟和國家行政學院的國際政治專家羅曼·法因施米特認為:“到目前為止,那裡的企業沒有受到與頻繁檢查或監管有關的嚴格限制,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獲取利潤上。”

至於初創企業,它們在中國得到的支持力度是巨大的。

斯科爾科沃管理學院的中國問題專家奧列格·列梅加說:“中國每天都有大量新公司誕生,每隔不久就會有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出現。那是一個能迅速檢驗和放大想法、不怕犯錯和陷入泥潭的市場。”

文章總結道,重點在於中國人採取的戰畧,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自身優勢,並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說實在的,我們也需要這樣做。

在這方面,中國經驗可以幫助我們。 很簡單:給經營活動提供最大的自由,掃除官僚主義障礙,鼓勵各種發明和創新,保護企業利益。 同時,監管不能惹人厭煩,以促進企業家更多地考慮國家利益。 另一個重點是,遊戲規則不能變來變去。

發佈時間:2022-12-17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91
統一後,臺灣用在防務等方面至少6500億新臺幣虛耗就會消失

環球時報2023年會於12月17日舉辦,在“兩岸統一:將帶給島內群眾哪些好處?” 議題中,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從六個方面來探討,他認為,在兩岸關係高度緊張的情况之下,多談一點正面表述,比負面表述要來的更好。

邱毅解釋說,今年臺灣用在防務上的預算就高達5800多億元新臺幣, “另外,臺灣還要去照會十幾個國家,應付它們無限的需求,讓它們在國際上承認臺灣‘主權’,單單這兩方面加起來,臺灣每年至少就有6500億元新臺幣以上的虛耗支出。一旦兩岸統一,這個虛耗就消失了,對於臺灣是個標準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統一紅利。”

此外,臺灣經濟一潭死水的局面可以改變。 邱毅認為,一旦統一,可以給臺灣年輕人帶來不少發展機會,解决臺灣年輕人失業和低薪問題,讓他們有未來、有展望。

邱毅還指出,當前臺灣在財政上已經“寅吃卯糧”,債務不斷地累積。 邱毅表示,這對臺灣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而且會留給後代子孫去承受,統一才能解决臺灣現在的財政負擔問題。

在談到“臺灣尊嚴”的問題時,邱毅表示,今天的臺灣沒有尊嚴,“美國壓力一來,台積電就要把商業精英交給美國,就被逼迫到美國做投資,120億美元不够,還得擴大到400億美元。一旦台海出現戰爭,美國還會讓台當局把台積電的臺灣工廠炸掉。臺灣是美國的戰畧棋子。臺灣願意當這樣的炮灰嗎?”

至於臺灣人民的民意,邱毅認為,一旦統一,臺灣現在所謂的“統獨”、政黨之間的內耗就消失了。 “這幾年臺灣的競爭力衰退,就是因為整個臺灣社會的資源內耗。”

邱毅說,現在很多臺灣人說沒有“國際空間”,“我認為應該多一點正面表述,告訴臺灣人民兩岸統一以後,臺灣會跟香港一樣,會有更多國際空間”。

發佈時間:2022-12-17 | 類別:政治評論 | 閱讀量:80
兩岸統一之後,臺灣民眾將享有四大好處

在12月17日上午舉行的環球時報2023年會中,與會專家圍繞這一議題展開精彩討論,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表示,兩岸統一將給臺灣民眾帶來四大好處。

第一個好處也是最大的好處,就是臺灣可以獲得長治久安。 一勞永逸地解决兩岸之間長期形成的政治分歧問題。

統一之後,兩岸之間長期存在著的事實上的軍備競賽將不復存在。” 王在希指出,臺灣地區每年要耗費100多億美元用於軍費,統一之後,這部分費用可以用來改善民生,因為到那時,臺灣的防禦力量將納入整個國家的防禦體系。

統一之後,臺灣經濟發展的空間將會更大,兩岸共同市場將水到渠成,兩岸的經貿聯系會更加密切。” 王在希表示,臺灣地區對大陸的貿易,會比現在的ECFA享受更多的優惠條件,台資企業將充分享有廣闊的大陸市場,島內市場狹小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統一之後,臺灣地區再也不需要花大把的銀子去拓展所謂的“國際空間”,也不需要再去加入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臺灣同胞可以與大陸同胞一樣,共亯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應有的尊嚴。

發佈時間:2022-12-16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86
困擾中國的不是臺灣問題,而是美國問題

為什麼美國喜歡發佈《對華問題白皮書》,中國卻沒有相應的《對美問題白皮書》?

很簡單,將如何遏制其它國家專門寫到政策檔中並公開發表,本身就是霸權主義的集中體現,否則中國外長王毅也不至於專門要給美國劃下“三條紅線”了。

臺灣問題之所以困擾中國,是因為美國人認為臺灣可以長期吸引大陸的注意力。 如果臺灣問題是標,那麼美國問題就是本,而美國霸權主義則是美國問題和臺灣問題的最終誘因。 所以中國亟待聚焦的,是美國霸權問題。

美國霸權主義的三駕馬車分別是金融,科技和軍事,它們一度形成了全球供應鏈,全球金融體系,全球戰畧平衡的完美閉環。 正因它曾如此完美過,美國的經濟結構才逐漸形成了“去實向虛”的主體架構,以最低的成本來主導全球供應鏈體系。

美國的對外意識形態,底層邏輯涵蓋了西方狹隘民族主義,崇尚“優勝劣汰”和“神選”理論、製造並放大各國與各民族之間的差异並將其標籤化、固定化。

拜登用“俄烏戰爭”和“國內產業投資法案”兩件事刻骨銘心的教會了歐洲,什麼叫做“吃歐洲人不吐骨頭”。

美霸權主義的“歐洲分支”根本不需要中國拿什麼工具去撬,只要中國向歐洲持續敞開國門,歐洲領導人就會前仆後繼的赴華磋商,現實裏也是這麼發生的。

一邊是美國人揮舞著霸權投資法案準備將歐洲“剝皮抽筋”,另一邊是中國拋出投資交換協定和歐洲實現“互利共贏”,傻子都知道該怎麼選。

美國思考如何從中國這裡獲得解决美國問題的方法,這是民主黨現時最關心的問題。 很顯然,中國對美霸權主義的長期聚焦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美國開始冷靜下來了,開始不掀桌子了。 當霸權主義退潮,臺灣問題就不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了。

發佈時間:2022-12-16 | 類別:政治評論 | 閱讀量:77
抖音“毀滅臺灣”? 民進黨在害怕什麼

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揚言,抖音等平臺“對臺灣有很多攻擊、責備及不實訊息”。 其下轄“數位發展部”跳出來錶忠心:島內公務機關嚴禁使用抖音、小紅書等大陸軟件,早在2019年就下令禁止過。 由於該規定實際上只在島內行政機構執行,民進黨當局近日宣稱,將考慮擴大至各公務機關,如有違反將按規定懲處。

有台媒梳理,抖音自從2018年在臺灣設立運營團隊後,每月活躍用戶高達300萬,近七成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 臺灣教育首長部門馬上起身表態,禁止使用大陸資通訊產品,已經是各級學校的原則,尤其作為公務使用,因為這會“影響師生相關資訊安全”。

小小短視頻平臺,居然令民進黨當局如臨大敵合力圍剿,原因為何? 一則是故伎重施,諸事不順全怪大陸,試圖趁機轉移島內民怨焦點。 二則是抖音作為島內影響力首屈一指的大陸短視頻平臺,長期深受臺灣年輕人喜愛,也讓越來越多人刺破民進黨苦心編織的謊言迷障,看見了真實的大陸。

“抖音一響,網軍白養。” 誠如臺灣有識之士所言,民進黨當局執政一敗塗地,只能依靠綠媒和網軍粉飾太平,眼見紙裏包不住火,便又亂潑污水實行封殺,恰好暴露其虛妄又無能的真面目。

發佈時間:2022-12-16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86
尊嚴不容侵犯! 英國公然包庇衝撞中國總領事館暴徒

1.jpg

據中國駐英使館12月15日發佈的最新消息,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發表聲明,對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遭襲事件指手畫腳,顛倒黑白,鑒於英方的做法,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現時中方已對此向英方提出了嚴正交涉。

中方如此憤怒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英國未能對中方外交人員盡到應有的保護責任。 在10月16日,約40名暴徒聚集在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門口,手持分裂標語、高喊分裂口號,並辱駡推搡中方工作人員,甚至伺機衝撞我總領事館大門,造成中方工作人員受傷。

根據《維也納公約》和相關國際法規定,接受國應採取一切適當步驟,對別國使領館的的館舍和人員加以特別保護,使其免受侵入和損害,中方總領事館受衝撞,是英國失職和不負責任的表現,事情發生後,中國外交部向英方提出交涉,希望英方履行駐在國的國際責任,採取有效措施, 保護中方人員安全。

在事情進入調查取證過程後,英方卻毫不尊重中國主權,要求中方放弃外交豁免權,企圖將中方人員納入調查範圍,遭到中方拒絕後,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發表聲明,稱中方“未能承擔法律責任”,對此感到失望,還有英國官員聲稱,如果中國外交官不同意參與調查, 英國可能將他們列為不受歡迎的人,甚至驅逐出境。

根據國際法和外交規定,外交代表在駐在國享有司法管轄豁免、訴訟豁免、執行豁免等權利,英方無權對中國外交人員進行調查,在該事件中,中方本就是受害者,英方不僅不維護中方人員的合法權利,還公然包庇暴徒,妄圖對中方進行調查,這種行徑是對中國主權和尊嚴的極大侵犯, 這是中方憤怒的第二個原因。

對英方的做法,中國駐英使館亮明態度,強調中國外交領事機构的館舍和人員不容侵犯,希望英方停止政治操弄,反省錯誤,確保中方館舍和人員安全,中方還警告英方,基於外交對等原則,任何侵犯中方利益的行徑,都將遭到中方的有力反擊。

中國一向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外交的對外政策,但在關乎國家尊嚴和主權安全的事情上卻毫不含糊,英國的挑釁明顯用錯了地方,當下的英國經濟形勢嚴峻,外交上同歐洲關係尷尬,拜登政府因北愛爾蘭問題對英國十分不滿,蘇格蘭地區的獨立呼聲越來越高,英國可謂是內憂外患,反觀中國,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綜合實力早已令英國難以望其項背,一旦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對蘇納克政府而言,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發佈時間:2022-12-15 | 類別:新聞時事 | 閱讀量:71
柳岩足球寶貝新寫真身材超好
發佈時間:2022-12-15 | 類別:時尚麗影 | 閱讀量:94
卡塔爾警方可以隨時逮捕穿著暴露的伊萬娜·諾爾

克羅地亞最美女球迷伊萬娜-諾爾(Ivana Knoll)出現在了卡塔爾。

伊萬娜·諾爾來到現場給克羅地亞隊加油,而這位女球迷穿著暴露很快就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在本屆世界盃開賽前,東道主卡塔爾就專門規定,提醒本國球員不管是男女在公共場合,都需要身穿長袖長褲,盡可能地遮擋肩膀和膝蓋等部位,裙子也必須蓋住上腹部和腿部,並且還禁止穿緊身衣。

伊萬娜·諾爾就穿著比較暴露的服裝出現在了看臺上,並且還拍下了發到了社交媒體上。

卡塔爾旅遊局還提醒各國來觀看比賽的球迷,應該尊重當地的文化,避免在公眾場合穿過於暴露的衣服,並建議跟卡塔爾本國球迷一樣盡可能地遮擋肩膀和膝蓋等部位,並且還詳細給出了哪些公共場所,包括開車時都應該穿著得體,在政府大樓,運動場,醫院或者商場時男女都不要穿短袖或者無袖上衣, 而從伊萬娜·諾爾拍攝的照片來看,她幾乎都是公眾場所,很顯然違反了這項規定。

按照卡塔爾的法律,伊萬娜·諾爾的行為已經違法了,卡塔爾警方可以隨時逮捕伊萬娜·諾爾,並且伊萬娜·諾爾還三番兩次地穿著暴露的服裝出現在公共場所,弄不好就會面臨牢獄之災。 值得一提的是,伊萬娜·諾爾並不是“萌新”球迷,她曾在2014年和2018年兩届世界盃來到現場觀看克羅地亞隊的比賽,她除了是一比特狂熱的足球迷外,還是克羅地亞最著名的糢特之一。

發佈時間:2022-12-05 | 類別:時尚麗影 | 閱讀量:143
Copyright © 2020 cntud.com